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转帖] 江泽慧失口爆大料!江泽民篡改出身始末(多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15 00: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飘仙建站论坛免责声明



[size=-1]江泽民的堂妹也有心里不平衡的时候。



[size=-1]死人六叔江上青只有在共产党体制内才会起大作用。



[size=-1]江泽民的大汉奸亲爹已经被调查出来了,为了当「伟光正」,中共故意装痴呆、装聋瞎。


【人民报消息】在毛泽东当政的那些年不能贪污行贿,在中共里能够受到照顾的主要有两种人,一种是烈士子弟,一种是同乡。
江泽民,祖籍安徽,出生地江苏扬州。所以哪个地方对他有利,他就说哪个。

强认「老乡」

想当年,强认「老乡」是江泽民为官和为人的一大特点。

赵紫阳担任总书记期间,江泽民挨不上赵紫阳的边儿,只能用迂回战术,先讨好赵的秘书。江曾经拉住赵氏的一个秘书强认「老乡」,一度在中南海里传为笑谈。

中共前中央军委领导人之一洪学智上将是安徽金寨人,江泽民在他面前主动谈及自己的祖籍是安徽,藉此与洪学智攀上了「老乡」,无非是想在官场上捞块肥肉。

冒充烈士子弟真得实惠


[size=-1]江泽民硬称过继给死人六叔江上清。
江泽民听说张爱萍对江上清很熟悉,就抹角拐弯儿地说自己是江上清的儿子,果然受到照顾和保举。

江泽民伪造“江上青烈士遗孤”的历史,骗得汪道涵的信任和提拔。江泽民在长春的八年期间,汪道涵一直在第一机械工业部担任副部长,江泽民请求汪道涵通过关系把他从长春调回上海,江的理由真的让汪道涵无法拒绝。

据中共官方资料显示,江泽民于1956年初应召返回,筹建长春一汽,不久后,王冶坪带着两个儿子来到长春和江泽民团聚。王冶坪的工作安排一时成了难事。当1958年“大跃进”发疯时,一汽说要达到惊人生产目标,于是又建立二汽,王冶坪工作安排在二汽分厂上班,她与二汽厂长有染的恶心事当时无人不知,江顶着绿帽子被人暗中耻笑。

按照江对汪道涵的哭诉,江也确实无法继续在长春工作下去了。就这样江泽民如愿以偿的回到了朝思暮想的上海。

后来时任上海市长兼书记的汪道涵准备退休,就又推荐江泽民当上了上海市长。江泽民当上三呆婊后,当年尊称为「汪老」的汪道涵在江嘴里变成了「老汪」!

对汪老提出的共产党应该顺应民意的建议,江回覆说:「这不是你考虑的问题,」「你也不要想这方面的问题!」

2000年6月中旬,江泽民到上海参加「上海五国合作会议」,在上海停留的一星期中,他走访了所有的政坛元老,却独独没去拜访汪道涵。亦师亦友的汪道涵在被江泽民利用了几十年后被公开甩掉了。

在江泽民那里,失去了利用价值的人,被弃之如敝屣的故事不是一个两个了。

大汉奸江世俊送给穷亲戚一个“拖油瓶”?

首先,中共烈士江上清和汉奸大哥江世俊是不是同一个妈生的,尚需考证。

江泽民刚上台时,为了搞个人崇拜,成立了专门写作班子为他写传记。但是这个写作班子费尽心机,不辞辛苦,却了解到江泽民大量不光彩的一面。比如他的烈士出身问题,有关部门一查,根本就没有这回事,江泽民见都没见过江上清几面,更不用说是他什么人了。江泽民只好承认是编造,但又狡辩说是叔叔死后过继的。

在共产党非法统治中国之前,那时的社会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女儿不能继承财产,如果有钱人自己没有儿子,死后庞大的财产就落入亲戚手中,自己的老婆女儿统统没有份儿。很多人为了免遭此难,就过继个儿子。

江上清家穷的丁零当啷的,堂妹江泽慧回忆说,印象最深的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总处于饥饿状态。这么穷的人家,没有大量财产,死后还需要过继一个儿子?这种奇闻真是闻所未闻。

还有一个问题,江上清是1939年被打死的,那时共产党还被叫作“共匪”,大汉奸江世俊怎么可能把儿子过继给死去的“共匪”呢?他们避之万里还恐受累吧?

另外,按照当时的社会规矩,江上青不够资格过继儿子啊,一来他是个贫困户,又跟着共产党闹“革命”;二来大哥是富有的大汉奸,平时两家老死不相往来;三来,江上青年纪轻轻就先把自己的命革掉了,这时大汉奸哥哥怎么会把儿子过继给吃不上饭的穷亲戚呢?

1939年,江上青死时遗孀王者兰才28岁左右,那个年代一个女人要维持两个女儿的生活,都已经举步维艰了。按照传统,一般都劝其改嫁,有的因为有几个“拖油瓶”不容易改嫁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的生活宽裕的善良亲戚愿意帮助抚养。

但按照江泽民的说辞,王者兰死了丈夫,生活没了着落,就够痛苦的,结果日子过的舒舒服服的长兄江世俊、长嫂吴月卿不但不帮助孀居的弟妹把两个女儿拉扯大,反倒给她增加个“拖油瓶”,把自己的儿子送了过去,这于情于理都说不通啊!

大汉奸江世俊(汉奸名字用江冠千)绝对没有想到,1949年10月,共产党在中国大陆坐了江山,有一天,他们需要借死人的光。

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刘云山拍江泽民马屁

2002年第10月刊《广东支部生活》上的报导非常有趣:首先是小标题《烈士夫人誓育遗孤》内容是:「江上青牺牲的噩耗传到江苏扬州,江上青的夫人王者兰痛不欲生。江上青的长兄江世俊、长嫂吴月卿对江上青为国捐躯异常悲痛,对这位弟媳十分同情,按照传统,把正读初中的次子江泽民过继给江上青夫妇。从此,江上青夫妇有了嗣子。」

在1939年,中共让国民党打的直跑,哪儿来的「国」啊,怎么能说是「为国捐躯」呢?那个时候说「为国捐躯」指的是「中华民国」。「按照传统」把江泽民给过继了?按照什么传统啊?而且说「过继给江上青夫妇」,人家江上青在九泉之下认可不认可呢?更可笑的是,说「从此,江上青夫妇有了嗣子」,好象江上青还活着,这不是闹笑儿嘛!

广东省委刊物胡言乱语

2002年第10月刊《广东支部生活》上的那篇文章《江上青──魂系皖东北的革命烈士》中说:「在以后的岁月里,王者兰并没有被压倒、压垮,她抚养烈士遗孤,呕心沥血,饱尝艰辛。江上青的子女继承父亲的遗志,努力学习,坚定地跟党走。其子江泽民成为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长女江泽玲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次女江泽慧成为科技专家。王者兰建国后在上海参加银行工作,“文化大革命”前退休。1985年8月10日病逝于扬州,享年74岁。」

王者兰「抚养烈士遗孤」?江泽民什么时候成为烈士遗孤的呢?是不是在中共非法建政之后?他的汉奸父亲不是还活的好好的吗?江泽民和他的汉奸父亲让王者兰「呕心沥血,饱尝艰辛」于心何忍呢?

最可笑的是,文章说:江上青的「子」女继承父亲的遗志,「其子」江泽民成为我党第三代领导核心!

文章一开始用醒目的红字报导:

在安徽宿州革命烈士纪念馆里,陈列着中共烈士江上青在抗日战争中为维护皖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英勇牺牲的事迹。1995年8月29日,泗县烈士陵园举行了烈士铜像揭幕仪式。铜像前整齐地摆放着许多花篮,其中一只花篮上醒目地写着:“献给敬爱的父亲”。署名:江泽民、王冶坪、江泽玲、江泽慧……

流毒范围

《广东支部生活》,是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领导下的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主办的综合性党建月刊,1992被评为广东首届『十佳优秀期刊』,1996年获第二届『优秀期刊』称号,1998年获『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称号,1999年发行量达一百四十六万册。这篇文章刊登在2002年第10月刊上,发行量几百万份,江泽民伪造出身的材料流毒甚广啊!

最得实惠的是刘云山,因为竭力帮助传播江伪造的出身而立了大功,被江泽民塞进中共十五大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在2002年10月24日升任中宣部部长,十六大、十七大进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成为中共决策层的一员,主管宣传部门。

江泽慧失口爆大料

江上清的女儿江泽慧原不过是安徽农业大学的一名普通教师,江泽民升官后,她窜升到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后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当初她教课教得不怎么样,常常被学生反映,领导找她谈话,她都不敢吭一声。后来就不同了,很多人想请她吃饭还得排队呢。

人被捧的时候常常会失口爆大料,曾庆红不就透露自己是江泽民的“摄政王”吗?

有一次,几个知己和江泽慧海聊,有人说:“你真好命,摊上江泽民这么个好哥哥,你才有今天。”江泽慧撇撇嘴说:“你说反了,是他好命,摊上我们这个好家庭,他才有今天。没有我们家给他撑着,他还不是黑五类?”有人小心地问:“他不是过继给你妈做儿子了吗?”“那个时候我们多困难啊,我妈还盼着有亲戚把我们给收留了呢?怎么可能过继别人的孩子,而且那时候他们家有钱,我们家没钱,他们那时候理也不理我们,后来用着我们了……,谁沾谁的光啊!我们心里都有数。”△
(人民报首发于2003年6月5日,有大修改)

飘仙建站论坛免责声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15 00: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泽慧失口爆大料!江泽民篡改出身始末(多图)


江泽民极力回避汉奸出身的父亲
江泽民的祖父是江石溪,父亲江世俊。江石溪有子女七人,其中两人早年夭折;老六江世侯(即江上青)1928年参加了龚党闹革命的行列,1939年被乱枪打死时才28岁,留下同岁的遗孀王者兰和两个年幼的女儿江泽玲、江泽慧。老大江世俊日军侵华时堕落为卖国汉奸,成为江氏家族的耻辱。
不论谁当政,汉奸卖国贼都为人所痛恨。因而江世俊的儿子江泽民对父亲避之犹恐不及。江不但绝口不提亲生父亲,甚至在自己当中共总书记时,把情妇亲信都提拔成了高官,任他们大贪大腐,也不肯拉亲生兄弟姐妹一把,不与他们往来,几乎到了不承认他们的地步。
这个不可思议的现象到邓小平去世后才被揭示出来。邓去世后,江泽民三权在握,他迫不及待的组织了一个专门写作班子为自己写传记。这个写作班子在走访搜集资料时费尽心思、不辞辛苦也找不到江能服人的政绩,反而了解到其大量鲜为人知的不光彩一面,其中就包括伪造出身的问题。江泽民对这个写作班子非常恼火,命其立即解散。但人的嘴巴不上封条总有缝隙,江的丑事还是被陆续传了出来。
江泽民的父亲是江世俊。1940年11月汉奸汪精卫的日伪政府成立后,江世俊投奔南京,改名江冠千,担任南京汪伪政府宣传部副部长兼社论委员会主任委员,为《中华日报》主笔胡兰成(张爱玲的前夫)手下一员大将。胡兰成与周作人并称当时国内最著名的两大汉奸作家。胡兰成离开中国后在日本出了本《历史的漩涡》,书中特意提及江世俊(江冠千)和他共事的历史。
为了让长子将来出人头地,江世俊不但送江泽民去学费不菲的扬州中学,还送他去汪精卫伪政府办的伪中央大学读书,而且从小就送他去学弹钢琴。那个年代正是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受苦受难之时,一般人连生计都难以维持,而这位阔少的父亲挣的钱却是做汉奸换来的。
江泽民当政后曾回扬州祭祖,重修祖坟就动用了国库150万元。但记者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江泽民喋喋不休的只谈在他七岁时就死去的祖父江石溪,却小心翼翼的避免谈到为他苦心经营的汉奸父亲江世俊。
不过江泽民极力避免的有其父亲的不光彩历史,却被中国学者吕加平在2009年12月5日,以真名公开披露出来。吕加平是中国二战史研究会会员,因公开发表披露江泽民〝二奸二假〞问题的公开信,为此他2010年9月份失踪,后被判十年。
吕加平在公开信中表示,江泽民本人和他的亲生父亲都是日伪汉奸,此为第一奸;同时江还是苏俄奸细,效力于克格勃和向俄出卖奉送大片中国领土,此为第二奸。其中二假是:江泽民又是一个冒充1949年前加入中共地下党的假党员;同时他又是一个冒充中共所谓〝烈士〞 江上青养子的假〝烈士〞子弟。



江泽慧撰文纪念父亲披露江泽民革命家世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5日07:53  城市晚报
  9月23日《人民日报》09版刊发了江泽慧女士《纪念江上青烈士牺牲七十周年》一文。9月11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部门公布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感动中国人物”人选名单。江上青烈士入选“双百人物”。江泽慧女士这篇回忆父亲的文章让我们对江上青烈士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转发该文时有删节。
  今年是敬爱的父亲为国牺牲70周年,泽民三哥4月在扬州革命烈士纪念馆进行祭奠、瞻仰。嘱咐我,我们大家庭子孙后代要在父亲安息长眠的江苏泗洪烈士陵园和牺牲地安徽泗县小湾村进行纪念,缅怀父亲短暂光辉的革命人生。
  参加革命 两次入狱
  父亲原名江世侯,1911年4月10日出生在江苏扬州市江都县仙女镇。祖父江石溪是一名中医。父亲1927年在南通中学高中结识了顾民元、刘瑞龙(当时已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11月在白色恐怖中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夏,父亲转入扬州中学高中,继续从事学运活动,是年冬遭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关押在苏州监狱,当年只有17岁。经祖父百般努力,聘请胡显伯大律师为其辩护,经多方营救,终以年幼无知为名,判刑半年。
  1929年5月,父亲获释出狱。是年秋考入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读书,祖父用唐诗“江上数峰青”诗句将其江世侯名字改为江上青,对他寄予厚望。七叔江世伯改名江树峰,希望他们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所造诣。父亲在上海艺大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党支部书记。1929年冬在上海北四川路粤商大酒楼参加江苏省委召开的会议时再次被捕,被关押在上海提篮桥西牢,一年后释放。
  组织流动团宣传救亡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父亲在党组织安排下到暨南大学社会学系读书,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回扬州创办《新世纪周刊》,1933年祖父病故。当时父亲在仪征十二圩中学教书。1935年,与母亲王者兰结婚,同年在扬州平民中学任教。是年冬,爆发“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秋,父亲和于在春、王石城、顾民元等创办《写作与阅读》,担任编辑和发行人,扩大抗日宣传。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父亲即和陈素、莫朴、王石城等联系,成立“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编辑出版《抗敌》周刊,宣传抗日。并立即和陈素、江树峰、韩北屏等组织“江都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一路北上到达浠水,沿途向工农群众和青年学生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
  父亲最后的遗作
  此时父亲的组织关系已从中共中央长江局转到中共安徽省工委。1938年秋,受组织派遣,父亲来到皖东北,公开身份任安徽省第六行政区专员秘书兼第五战区第五游击区司令部政治部主任,秘密身份是我党在盛子瑾部建立的特别支部书记,后参加中共皖东北特委。在特殊的环境里,父亲为我党我军创建皖东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做出重大贡献。在父亲陪同盛子瑾去灵璧途中给七叔父江树峰写信,附有一首七律:
  过隙光阴逝白驹,十年患难早相扶。
  雄心拼付三期战,别绪全凭一雁书。
  春水绿杨思故里,秋山红叶走征途。
  天涯兄弟成劳燕,互问风尘老病无。
  这是其最后的遗作。
  身中数弹 壮烈牺牲
  为促进我党和盛子瑾部合作抗战,时任豫皖省委书记、八路军高级参谋的张爱萍同志来到皖东北,父亲促成此次重要会谈,取得圆满成功。不幸的是1939年8月29日父亲在回专署途中,泗县小湾西口遭反动武装袭击,发生小湾事件,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28岁。为隆重纪念这位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奠基人,在泗洪县宋庄(现孙元乡)等地举行追悼大会。20世纪80年代初,姜敏(刘玉柱同志夫人)同志和原“抗演六队”、挽歌作者舒焚,战友张葳等同志一起回忆哼唱了出来,随即送给时任电子部部长的泽民三哥。
  江泽民过继给上青为子
  正当父亲风华正茂之时,却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当时五伯父江世雄(慕陶)、大哥江蛰君都和父亲一起在皖东北从事抗日革命工作,七叔父江树峰正在广西长途跋涉进行抗日宣传工作。父亲的牺牲使党和皖东北地区失去了一位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对我们大家庭来说,全家上下,悲痛万分,在祖父去世后,我们的祖母已经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父亲留下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女儿,母亲王者兰悲恸欲绝。此情此景,大伯父江世俊和大伯母吴月卿念及手足情深,将次子泽民过继给上青烈士为子,按传统习俗戴孝祭奠,大伯母吴月卿陪伴母亲王者兰由管镇邮差欧晓甫带路到安葬地崔集扫墓,当时母亲王者兰赋诗明志。
  泽民三哥 培养我们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们迎来了光明,迎来了胜利。我们一切学习生活费用都是党组织和政府供给。母亲王者兰到上海工作,和泽民三哥、冶坪三嫂一起生活七年,我们姐妹在七叔江树峰家学习生活,泽民三哥培养我们大学毕业。在党的培育下,在大家庭的关爱下,子孙后代都健康茁壮成长,在科教等各条战线上为祖国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据《南方都市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15 01: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泽民传》:揭秘江泽民的智囊团由哪些人组成
发布时间:2013-06-13 16:19





本文摘自:《江泽民传》,作者: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出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原载于新华网

1994年,消费者的恐慌和工人的不安加速了通货膨胀,这成了江泽民要对付的主要问题。粮食短缺的谣言引发惊惶失措的抢购和疯狂的囤积,使粮价一下子提高了50%。全国通货膨胀率在经济爆炸性的膨胀下高达22%,创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糟糕的纪录;受房地产建设的暴利驱动,城市的通货膨胀甚至更厉害。生活困难的工人索求生活费,国家银行被迫以“稳定团结贷款”为名贷给陷入困境的工厂,而且毫无收回的希望。江对银行家们说这笔钱是“给工人们过年时包饺子吃”。

“稳定团结贷款”为名贷给陷入困境的工厂,而且毫无收回的希望。江对银行家们说这笔钱是“给工人们过年时包饺子吃”。

“放开控制,价格就会上升,”经济学家厉以宁解释说,“计划经济体制下就是这样。就像把一个球按在水里,一松手,球就会马上浮起来。”江泽民访问了北京市和山西省的农贸市场。“老百姓开门7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江说,“小小的‘菜篮子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而改革和发展又离不开稳定。”在一个肉摊,江问了价格,然后又怀疑地问道:“是不是因为我们今天来才临时降了点价?”

“要保持价格稳定,我们就必须非常重视农业这一块,”江在天津视察一处农贸市场时说,“在大城市周围要建立蔬菜生产中心和大型养猪场。要增加农业投资在整个投资中的比重。”

副总理朱镕基制定了一系列紧缩措施,政府开始实施严格的信贷和固定资产投资限制。春天,江开始巡视全国,告诫地方官员必须把“国家整体利益”放在地方利益之上。

尽管这一措施初见成效,然而财政困难的国有企业却苦不堪言。当江泽民听说像许多国有企业一样,上海益民食品厂因照顾退休职工等包袱过重而濒临破产时,心里很痛苦,那可是他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工作单位。在这件事情上,江不想让市场按自然规律发展。于是,他要求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采取“积极措施给予帮助”。江说:“你绝不能让它倒闭。”

但是江泽民相信邓是对的:发展中国经济的道路不是走回头路,而是更加着力于改革。他主张进一步放开价格,取消定额,实施新的税收和银行政策。他的目标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他的经济方案针对三个问题:我们的发展能有多快?我们能承担(或容忍)结果吗?能给人民带来利益吗?

《解放军报》刊登一条消息,报道了江泽民承诺要把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建成“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谈到他们所进行的防暴训练时,江泽民说,“我们应当具备这种能力,尤其是在大城市里……”

“经济建设,没有稳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是不行的,”他继续说,“必须时刻警惕某些渗透进我国搞颠覆活动的外国势力。必须把任何危及社会稳定的迹象消灭在萌芽中。这是人民武装警察的职责。”  

江一心关注着军队的要求。他授予19名解放军高级军官上将军衔,包括中南海警卫部队的指挥官。他以自己特有的精力,与军队各级指战员保持接触。实际上,每次当他到下面的省市视察时,他总要抽时间走访当地的驻军。他会在那里接见高级军官并与普通士兵拉家常。他走访军营和医院,了解衣食供应情况。视察军事基地的食堂几乎成了江的惯例,下令给解放军每人每天的伙食费增加1元。他还把部队的薪饷调高到超出同级地方干部的20%,因为他知道地方干部容易挣到外快。在视察军队时,江总是穿着橄榄绿的毛装。他不像毛或邓是军队出身,所以他要是穿上解放军的军装可能会显得过分自炫。而另一方面,他如果穿西装打领带又会显得太西化,从而与他想要交往的军队官兵显得有点格格不入。这些活动总会有军队刊物进行报道,通常也会成为全国性的新闻。

国防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军事学府,每年到此视察三四次是江优先考虑的事情。江喜欢给学员们上课,和高级军官聊天,以及和教员们一起用餐。他尽可能多地参加解放军的活动,不管是像军官晋升这样的正式仪式,还是像音乐会和义演这样的社会活动。在空闲时间,江学习一切可以学习的军务。他并不满足于读简报,而是喜欢阅读重要军事文件的全文,品味技术细节。20世纪90年代初期,他花在阅读军事文件上的工夫可能比花在读党内文件上的还要多。

8月,江得到来自军队的坚决拥戴。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在党刊《求是》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盛赞江“非常重视继承和发扬军队的优良传统”,并把江尊为毛和邓当之无愧的接班人。这一拥江的表态意义重大,因为张在高级将领中关系最广,威望最高。

当“天安门事件”5周年临近之际,江提出了一个有争议的观点:“坏事变成了好事。”他说:“结果使我们改革开放的步子迈得更稳,更好,甚至更快。”国外媒体批评江似乎要把使用武力合理化。然而,10年之后,许多知识分子和商界人士,甚至参加过1989年示威的那些人,不管多不情愿,也不得不承认江所说的是事实。政治稳定确实加速了经济复苏。

江泽民还尖锐地指出,克林顿的中国政策就是企图把中国变成西方的“附庸”。这是异乎寻常严厉的定性。但是,这样说有助于他对自己人提出不留情面的批评,并向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提出一个坚定的告诫。他说,只有两种危险会导致亡党,那就是如果中国的经济不能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或者是如果腐败继续蔓延。

为实现经济均衡发展,党决定让国内最富裕的地区支援最贫穷的地区。江怀着这一目的视察了广东和福建,这两个省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在视察福建的时候,他再次强调了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接着又辩解似地加了一句:“在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它们仍然发挥着带头作用。”他指责那些主张加速私有化的人,继续说道:“我们不应该对国有企业失去信心,把它们看成是国家的负担。”

1994年夏天的某一时刻,根据英国外交部的小道消息,江泽民曾“大发脾气”,原因是改善中英关系的努力遭到挫折。问题出在香港。港岛的回归规则早就已经定得清清楚楚,但在距香港回归只剩3年的时候,据江说,英国却想改变其政治架构。英国自己在香港实施了150多年的帝国主义统治后,竟突然对香港实现民主表示出兴趣,这看起来是多么伪善。

在与来访的美国国务卿华伦·克里斯托弗讨论中美关系时,江泽民用了一句俗语:“一口吃不成个大胖子。”《远东经济评论》试图如此解读这句意义深奥的话:“是呼吁从目前的最低点一步步改善中美关系,还是以蔑视的态度把美国在世界舞台上区区的200年历史,跟中国悠久的四五千年历史作一比较?”

为了在面临挑战的时刻有人辅佐,江主席有一个由能力超群且富有献身精神的专业人士组成的“智囊团”。他的主要政治顾问是中央办公厅主任曾庆红,他的主要私人助手是他长期的秘书、被任命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的贾廷安。办公厅是中国管理体制中的神经中枢,控制着日常事务,负责联络,处理文件,召集会议,委托研究,提出政策建议,以及向下属机构传达指示。现在江有两个得力助手进入了军政的信息流通中心和活动指挥中心,这两个中国最有权力的机构。

曾培炎,江长期以来的同仁,专注于国内政策,主持党的财经领导小组的工作。曾培炎个子很高,表情严肃,颇有知识分子风度,同时具备商人的敏锐和学者的严密。他强调分析要严谨,政策要有持续性。他作报告总是胸有成竹,引用大段的数据,陈述结构清晰,结论合情合理。尽管他与曾庆红没有亲戚关系,但两人经常被合称为“江的二曾”。

还有一个人是由喜贵,负责江的个人安全。由喜贵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就一直在北京工作。他喜爱穿军装,有一张犹如斧劈刀削般的粗犷面庞,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

江的讲话撰稿人和从事研究工作的主要助手是滕文生,一个在党的意识形态和思想领域有着广阔背景的知识分子。  

9月,江泽民对俄罗斯、乌克兰和法国作国事访问,此行主要是为增进友谊。他签署了各种各样的互不侵犯条约和贸易协定。在俄罗斯,他与鲍里斯·叶利钦总统举行的峰会在两个大国之间“正式确立了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这意味着他们同意不相互制约,建立仅次于双边同盟的关系。双方同意互不将核导弹瞄准对方,采取不首先发动核打击的政策,解决恼人的边境争端,这些都象征着双方正在建立互信。

在俄罗斯,江访问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在那里他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名著作了即席的文学分析,这让俄罗斯导游大为惊讶。他还参观了宇航控制中心,与飞行中的空间站宇航员交谈。江称赞他们在自动操作失败后,使用应急手工操作方法成功地使补给船与太空舱对接。

在法国,江有机会讨论他对民主的看法。“外界对中国有很深的误解,”他对法国社会党第一书记说道,“他们认为中国不想实行民主。事实上,中国人民为了争取国家独立、保护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实现民主,奋斗了100多年……根本就不存在一种固定的民主模式,也不可能有这样的东西。今天,中国实行政治改革,就是要建立和完善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或许江此次出访最引人注目之处是他夫人王冶坪的随行。这是她第一次陪同江参加高规格的出访活动,在共产党中国的历史上,这也是国家最高领导人第二次带夫人出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

当时,王冶坪被香港的一份刊物描述为“内向、仁慈、善良、热情”。文章介绍说,王天性好静,“她做事情执著认真,不好声张,过着平淡的生活,衣着朴素,不用化妆品”。和她喜欢交际的丈夫正相反,她喜欢“平静的日子”。她与各条科技战线的老朋友、老同事都保持着联系,并且利用这些联系,使江了解到国内外高科技的最新发展动态。

“老有所为”是王冶坪的座右铭之一,尽管颈椎病给她带来痛苦,并妨碍了她的日常活动。她认为陪同丈夫是一种“负担”,因为她说她有点“力不从心”。她从来不喜欢“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她说,成为一个公众人物不符合她的个性。

对她来说不幸的是,中国外交部已开始认识到向国际媒体展现国家领导人正面形象的重要性。其中可以使中国的形象人性化的一个方式,就是领导人带夫人出访。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是第一个带夫人(赖莎)出国访问的苏联领导人,她的优雅风度使世界改变了对改革中的苏联的印象。

在中国,李鹏总理出国访问时总要带上他的夫人朱琳,这提高了李的外交家形象。在电力部门搞管理的朱琳透露说:“李鹏没有一丁点大男子主义。不管是当普通干部,还是部长,甚至在当了总理之后,只要有空,他都会帮忙做家务。”

当江的飞机降落在莫斯科机场,抵达欧洲之行的第一站时,他对他妻子将如何应对乱哄哄的大批记者的担心,可能超过了他对在边界和核武器问题上如何与俄方打交道的担心。

在俄罗斯、乌克兰和法国的10天时间里,王冶坪扮演了中国第一夫人的角色,仪态端庄,泰然自若。虽然她对这些完全不感兴趣,她成功地扮演了这个角色。尽管有身体上的病痛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在巴黎的国宴上,她忍受病痛长达3个多小时———但她勇敢地时刻伴随在江的身边。她的丈夫感到高兴,不仅是为了中国的形象,而且他真的喜欢见到多年来与他患难与共的妻子在国际舞台上受到应有的尊重。

随着1994年的这次访问,党的媒体政策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党的一项内部指示要求中国的新闻机构“适度地报道江泽民同志夫人在国外访问时的有关活动”。过去,新闻媒体总是避免触及高级领导人的个人生活。

1994年9月下旬召开的党中央全会着眼于“党的建设”,作出改革干部提拔制度的决定,包括使用民主选举的方法等。全会召开之际正是人们讨论从邓小平到江泽民的交接之时。虽然没有正式的文件,邓已经指示家人、工作人员和助手,他不再积极参与政治。6周后,11月11日,他告知身边的人说他不再参与政治问题的讨论和决策工作了。他告诫说领导人决策时必须谨慎行事,他担心自己年纪大了会犯错误。邓小平说,现在是让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为中国担起全部责任的时候了。

10月1日,中国国庆节那天的下午,邓小平乘车来到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人们把他扶下车,又把他搀到一张轮椅上坐下。他曾在2月作了最后一次公开露面,那是在上海为一座桥梁题字时,当时已能明显看出他的老态。从此他就再也没有参加过任何正式活动。那天晚上,他设宴款待一批退休的党的领导人。这是90岁高龄的邓第一次坐在轮椅上与同事们见面。公开发表的邓的最后一张照片是他在观看国庆焰火。尽管照片上的邓显得迟钝而老迈,但是他对同事们的谈话却是清晰而富有远见的。

邓小平委托出席晚宴的薄一波(中国的“长寿元老”之一)代为宣读他的致词。“有个我一直在考虑怎么才能解决的难题,”邓告诉薄,“在党内以及在国内外,我个人的作用和影响被认为是特别巨大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这不是一件好事。有一天如果我真的死了,这可能会给党和国家造成动荡。我希望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中央和省一级领导班子能统一思想,下定决心,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薄一波在《人民日报》撰文称,从邓到江的过渡与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确立毛泽东为第一代领导人,以及1978年改革开始时确认邓小平为第二代领导人有着同样重要的历史意义。“我们必须拥护江泽民作为唯一的核心。”薄写道。

这段时间前后,江把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调到北京,担任负责日常党务并拥有广泛权力的书记处的书记。这样,吴将协助胡锦涛处理党务工作。敏锐的观察家们指出,1992年已进入政治局的53岁的吴和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及政治局候补委员温家宝,将成为新一代的领导人。吴邦国和胡锦涛都曾就读于清华大学,又是同年入党。据说他们彼此十分熟悉,“怀有共同的理想”,并遵循同样的路线。

与此同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就同江泽民一起工作的上海市市长、新上任的市委书记黄菊,进入了由21名委员组成的政治局。

11月,江主席飞往印度尼西亚第二次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他也将第二次与克林顿总统会晤。雅加达的气氛显然要比在西雅图时轻松得多,两位领导人讨论了广泛的议题,包括人权、北京向巴基斯坦和所谓“无赖国家”转让导弹和核技术问题以及朝鲜的核开发。

克林顿提出:“在人权问题上取得更大进展对于进一步发展我们两国的全面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江回答说,中国正在社会内部扩大人权,但是不以牺牲稳定为代价,稳定始终是中国最优先考虑的问题。他强调,在处理包括人权在内的任何问题时,中国的主权都不容侵犯。

克林顿承认各国间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但是他说他将“毫不愧悔”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努力影响亚洲国家的人权政策。“任何一个地方的人民都渴望受到尊重,发表自己的意见,在选择领导人时拥有发言权,”出发前他在乔治敦大学发表演讲说:“我并不认为我们必须在增加贸易与促进人权及开放的社会之间作出选择。”

至于中国方面,江泽民提出了在中美之间建立新型建设性关系的五项原则:要有长远观点;维持友好的同时相互尊重各自的国情;充分利用各自经济的优势;在国际事务中进行合作;增进高层接触。这些原则都很宽泛,并不具体(如此往往易于达成协议),江再度重申了改善双边关系的16字方针。

尽管工作繁忙,江还是会抽空过问他一生热爱的科学事业。1994年晚些时候,在天津视察时,江中断了原定行程访问了南开大学,因为他想了解一下基础物理研究中的某个领域。一位教授送给他几篇学术论文后问他:“您这么忙,会有时间阅读这些材料吗?”江回答说:“会的。这既是我的工作,也是我个人的兴趣所在。现代科学发展得这么快,我必须加强学习以跟上形势。”

随后,江信步来到图书馆并和中文系的学生进行了交谈。他当众背诵了王勃的《滕王阁序》和苏轼的《中秋见月和子由》,令学生们叹服。当江和大家告别时,他对学生说:“我很羡慕你们有这么漂亮的学校。我真希望能到这儿来学习。”

“江主席所受的理科训练和多年当工程师的经历使他的逻辑思维特别好。”赵启正说道。赵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上海时起,他就在江泽民身边工作。

“他还通晓许多学科。我学的是核物理。在其他人面前谈论科学时,我很有自信,但在江主席面前我得十分小心。”

12月,江泽民决定让政治局委员听法律讲座,特别是有关国际贸易和中国申请加入世贸组织方面的法律问题。演讲者是上海的著名教授曹建明。对中国领导人来说这像是上法学院的第一天(也只有在这里,教授会比学生更紧张)。安排课程的是曾庆红,他陪同曹来到江主席的正式会议室,那里铺着红地毯,是传说中为全国制定政策的中心。他们绕过配有32张座椅的、巨大的椭圆形会议桌时,曾庆红鼓励曹建明说:“随便讲,大胆讲,告诉我们你的真实想法。你就把我们当作你的学生。”

首先发言的是江泽民,他先介绍了曹建明,然后发布了坚定的指示:每个人都必须懂法,相信法,守法和依法治国。曹作了热烈而精彩的演讲,讲解理论和法规时穿插了真实的案例。他没有回避中国的问题。他说,大规模地窃取知识产权不仅使外国公司十分愤怒,而且还伤害了中国人的创造性。他又解释说,过高的关税促成走私活动的猖獗。讲到这一点时,江插话问道:“外经贸部的领导来了吗?”看到有一人举手,江说:“你应该仔细听,好好学习这些观念。”

讲座结束后,疲惫的曹花了一点时间收拾他的书和物品。直到江的一个助手悄悄告诉他:“主席在等你。”他这时才注意到江一直耐心地站在门口。“谢谢你,教授,”江说,“今天我们向你学了很多,你让我们大家受到了启发。”

12月底,江泽民集中精力抓文化工作。他说,弘扬中国的民族艺术对于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以及激发民族精神都是很重要的。他呼吁设立更好的艺术学校和高等学府,更多地关心民间艺术,改善艺术家的生活条件。他还赞美了传统的中国艺术形式。12月20日,为期1个月的京剧艺术节在北京开幕,江泽民也是观众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5-1-23 03:52 , Processed in 0.03245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